撰文:Connie
發布時間:2025/3/25
在台灣,許多女性在生兒育女後選擇暫別職場,全心投入家庭照顧。當孩子漸漸長大,這些女性又該如何重新找回自我,在職場上再次展翅高飛?KK的故事或許能給予許多處於相似處境的女性一些啟發與力量。
「沒有做不到的事,只有要不要做的事。」-KK說道
這不是雞湯文的開場白,而是一位女戰士的人生宣言。當社會還在爭論女性是否能兼顧家庭與事業時,KK早已用行動告訴我們:為什麼不能?
想像一下,一個三代同堂的家,婆婆媽媽、小叔子們、一對活潑的孩子,再加上一個「雙子座AB型過動兒」(聽起來就像是終極BOSS等級的挑戰)。這就是KK的日常戰場。
「和丈夫討論之下,決定為了兒子成為全職家庭主婦。」KK回憶起當初的決定時,語氣中帶著堅定。這個選擇並非易事,特別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結構下,她不僅要照顧孩子,還要面對與公婆及丈夫弟弟們共同生活的複雜關係。
「生活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人多口雜的三代同堂及丈夫弟弟們同住,逢年過節也總是為了十菜兩湯的祭拜品忙到焦頭爛額。」她笑著說,眼中卻閃爍著堅毅的光芒。
這段全心投入家庭的日子,不僅讓KK學會了如何妥善安排家務,也讓她培養出了極為珍貴的耐心和心平氣和的處事態度。「正因為長期和長輩同住又同時育兒之路,反倒將自己磨鍊的更加心平氣和面對一切人事物。」
就在這看似平凡的家庭主婦外表下,藏著一個蠢蠢欲動的靈魂,一個不甘於被定義為「只是個家庭主婦」的女人。
「我不想讓自己停在家政婦的角色裡」她直言不諱,「強硬的阿信個性造就了我勞碌命的生活,但也讓我明白,我能做的遠不止於此。」 她意識到自己渴望接觸新知識,不想永遠停留在家政婦的角色中。
當大多數人還在糾結於「要不要走出舒適圈」時,KK已經帶著十幾年的家政經驗殺入職場。最酷的是什麼?她把這些年來被視為「理所當然」的家務技能,轉化為了市場價值。
KK選擇了成為一名專業居家整理師,為獨居長輩提供家務整理服務。這個選擇並非偶然,她從入職場前就對整理收納相關行業有高度興趣,加上在學校擔任志工時的經驗,讓她深刻體會到「小小幫助,可能是他人大大的關懷」的真諦。
「成為居整師後,才發現原來十幾年的家政婦生涯,也是能應用在工作上,甚至能間接提供正面情緒價值觀。」KK驚喜地發現,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家務技能,竟在職場上成為了她的專業優勢。
在KK的工作中,她發現自己擁有一項輔助技能——能夠「翻譯」長輩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障礙。
「一位長輩囤積了大量舊物品,家人不斷抱怨:『這麼多用不到的東西幹麼?』」KK眨眨眼,「但你知道嗎?那些看似無用的舊物品,其實是他們一生的故事,否認這些物品就像否決他們的過往如雲煙。」
她不僅整理房間,更整理情緒。「我告訴家人,你們需要喘息和信任;我告訴長輩,子女是出於擔心和顧慮。」她笑著說,「有時候,我比Google翻譯還好用。」
重返職場後,KK面臨的新挑戰是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。她的策略是:建立家庭分工制度,並善用時間管理。
「平常就會與孩子討論分擔家務事,兩個孩子都有自己專屬每日任務表,完成任務後可以和父母暢聊半小時。」她同時也注重「睡前儀式感」,並承諾盡量不在晚上及假日處理公事,以免忽略陪伴孩子。
對於工作規劃,KK有一套清晰的方法:「每年都為自己寫下一份工作心智圖,了解自己的志向及目標,再逐一用自己的速度達成及其完善。」她強調,中年後的職業選擇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衝動好勝,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真實興趣和家庭需求的平衡。
在提供長輩家務整理服務的過程中,KK發現自己不僅是在整理物品,更是在建立情感連結。「整理師不是單純的整理、清潔物品,更像是重拾長輩過去的歲月與經驗,一起享受整理後的療癒感。」
這種情感價值在她的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。她說:「對長輩分享子女的擔心及顧慮,對家人分享喘息及信任的必要性。」在面對囤物癖長輩的案例時,她特別強調:「一昧地丟棄長輩所囤積的物品,就像是抹除掉他的人生回憶。」
正是這種深刻的理解和共情能力,讓KK在職場上找到了自己的獨特價值。
給中年女性的重返職場建議
對於那些想要重返職場的中年女性,KK有一套「返場指南」:
1.「強迫自己面對陌生人和環境。」(沒錯,就是強迫!)
2.「參與志工活動,主動加入人群。」(社交肌肉也需要鍛鍊!)
3.「挑戰從未做過但好奇的事。」(人生太短,不試試怎麼知道?)
「想做就去做,不用總是想著過陣子再看看」她語氣堅定,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但不準備什麼都別說。」
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收入,更是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。「工資不再是第一需求」她說出了讓許多人震驚的真相,「工作能讓你有規律的生活,有見人的機會,有穩定的社交圈子,還有來自工作的壓力,能鍛煉心智,促進不斷前進。」
她也發現,重返職場後,家人對她的態度也有所改變:「間接影響到家人更珍惜與自己的互動,彼此互相督促及共同照顧家庭的責任加深。」
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覺醒?是一個經歷了家庭主婦階段,又重新找回自我的女人才能領悟的智慧。
KK計劃繼續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找尋平衡:「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,拉長孩子們在學時間,讓自己在平日白天裡,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當然依舊保留晚上及假日時間給予家人們。」
她同時也提醒自己和其他中年女性:「偶爾適時地放過自己,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成為家庭裡最有力的港灣。」
結語:勇敢做自己的人生
「曾經的豆蔻年華, 眨眼間就到了不惑之年,但有吸引力的女人並不全靠美麗,而是靠風度、儀態、言談、舉止以及見識,相信自己並告訴自己沒有什麼事能難倒自己,堅持比努力更重要。」
KK在採訪結束時感慨地說:「年紀愈大,笑到流淚更難見,年紀愈大,更難做自己,唯有知足常樂以及家人的支持與理解,才是讓自己繼續前進最大的動力。」無論是照顧家庭還是重返職場,女性都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找到自己的價值。她用自己的經歷證明,平衡不是一成不變的狀態,而是隨著人生階段調整的持續過程。
年齡從來不是障礙,阻礙我們的只有自己設下的界限。一個女人可以是家庭的支柱,也可以是職場的戰士;可以是孩子的避風港,更可以是自己人生的主角。
本文為原創內容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。